首页
案例详情
“互联网+精准扶贫”大有可为

2020-04-29

|

发布者: admin

|

查看: 471

我的位置:新闻资讯-新闻详情


 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,“互联网+”的运用越来越广泛,如网上办税、智慧问诊、远程办公、网络课堂等,对复工复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。在脱贫攻坚战中,也应该更多注入“互联网+”的元素,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在农业、教育等多个领域增强脱贫致富能力。

  信息化时代,“互联网+”的鲜明特征就是能实现随时随地、便捷高效的数据分享。使其与脱贫攻坚相结合,便会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中产生“1+1>2”的效果。在深度贫困地区,贫困群众与市场及配套要素之间的地理距离较远,加之市场意识普遍不强,导致其参与市场进程的机会少、成本高、能力弱,而“互联网+”恰恰能够补足这一短板,并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。

  在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带来的影响时,“互联网+精准扶贫”的优势就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彰显。比如,为给农产品打开销路,一些名人、“网红”以及县区的主要领导干部当起了“带货主播”。通过与淘宝、拼多多等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合作,在十几个小时内,寻乌县就卖掉了近10万公斤百香果,铜鼓县1万多枚土鸡蛋、3000公斤米粉被抢购一空,吉安的井冈蜜柚、水南腐竹点赞量突破190万,4万多贫困群众因此受益……“互联网+”助推脱贫攻坚的巨大潜力由此可见一斑。

  “互联网+”之所以能够为贫困群众插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“翅膀”,关键在“精准”二字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,“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,推进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,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,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,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”。“互联网+”模式的有效运用,能够为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提供新理念、新技术,其潜力也会在贫困地区不断释放、传递。

  聚焦产业扶贫,在需求端,“互联网+”可利用社交力量提升农产品订单的数量,并收集、分析客户的需求,预测市场变化,将之反馈给农户;在供给端,“互联网+”可通过大型电商平台将聚集的海量订单拆分至各个贫困户,而贫困户则根据数据变化调整生产,解决产品滞销的老大难问题。聚焦教育扶贫,可以把加强教育信息化作为突破口,促进城镇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倾斜,既有力推进教育公平,更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。聚焦医疗保障,可以健全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标准体系,加快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,提高医院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,从而更好地防止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。

  实践证明,“互联网+精准扶贫”大有可为。但是,贫困群众能否共享信息化发展的红利,还取决于其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。近年来,我省涌现出不少农民“主播”,他们或开通网络直播展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,或联合起来在各自的直播间互相“带货”,丰富产品种类,拉动了一个地区的农产品销量。对此,各级政府应顺势而为,通过各类媒介和培训活动提高贫困群众运用“互联网+”的能力,带动更多农民成为懂网络、用网络的致富能手,让“互联网+”更好地为脱贫攻坚助力。

  (执笔人:本报首席评论员范嘉欣)


在线咨询
在线咨询
售前
18078456516
18978324359
售后
07733638597
QQ咨询
2650216082
微信咨询